豇豆
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:

 

草药 豇豆
内容

豇豆
(《救荒本草》)

【异名】羊角、豆角(《医林纂要》),角豆、饭豆、腰豆、长豆、裙带豆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?豆科》),浆豆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。

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豇豆的种子。

【植物形态】豇豆
一年生缠绕性草本。茎无毛或近于无毛。托叶棱形,两端渐狭急尖,基部着生茎上;3出复叶互生,顶生小叶菱卵形,两侧小叶斜卵形。花序较叶短,着生2~3朵花;小苞片匙形,早落;萼钟状,无毛,皱缩,萼齿5,披针形;花冠蝶形,淡紫色或带黄白色,旗瓣、翼瓣有耳,龙骨瓣无耳;雄蕊10,2体;雌蕊1,子房无柄,花序顶部被髯毛。荚果长20~30厘米,下垂;种子肾形或球形。花期6~7月。果期8月。
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。

本植物的根(豇豆根)、叶(豇豆叶)、荚壳(豇豆壳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
【采集】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。

【化学成分】种子含大量淀粉、脂肪油、蛋白质、烟酸、维生素B1、B2。鲜嫩豇豆含抗坏血酸22毫克%。

【性味】甘,平。

①《滇南本草》:"味平。"

②《纲目》:"甘咸,平,无毒。"

③《本草从新》:"甘涩,平。"

【归经】入脾、肾经。

①《得配本草》:"入足太阴经气分。"

②《本草求真》:"入肾,兼入胃。"

【功用主治】健脾补肾。治脾胃虚弱,泻痢,吐逆,消渴,遗精,白带,白浊,小便频数。
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治脾土虚弱,开胃健脾。"

②《纲目》:"理中益气,补肾健胃,和五脏,调营卫,生精髓。止消渴,吐逆,泄痢,小便数,解鼠莽毒。"

③《本草从新》:"散血消肿,清热解毒。"

④《医林纂要》:"补心泻肾,渗水,利小便,降浊升清。"

⑤《四川中药志》:"滋阴补肾,健脾胃,消食。治食积腹胀,白带,白浊及肾虚遗精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或煮食。

【宜忌】《得配本草》:"气滞便结者禁用。"

【选方】①治食积腹胀,嗳气:生豇豆适量,细嚼咽下,或捣绒泡冷开水服。(成都《常用草药治疗手册》)

②治白带,白浊:豇豆、藤藤菜。炖鸡肉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③治蛇咬伤:豇豆、山慈姑、樱桃叶、黄豆叶。捣绒外敷。(成都《常用草药治疗手册》)


中药主要由植物药(根、茎、叶、果)、动物药(内脏、皮、骨、器官等)和矿物药组成。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,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。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,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,更是数不胜数。经过几千年的研究,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——本草学。现在中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天然药物这门课,所讲述的内容就是通称的中草药。